星空体育官方网站 清华学生排长队的地方,藏着什么宝?
凌晨开馆前,等待入馆的读者在馆前静静地排起长队(孟新民 摄)
像这样的早晨
这样的团队
曾经是清华园一道靓丽的风景
现通过图书馆座位管理系统
现已可在线预订座位
进入博物馆排长队的景象已不复存在
但
学生对知识和真理的渴望从未改变
清华人向来热爱图书馆
总面积78600平方米
清华大学图书馆
除了实物馆藏超过548万册
这里有很多你想象不到的宝藏
例如
商代甲骨文
西周青铜器
敦煌经洞卷
乾隆时期大型丝织挂毯
……
每一件宝藏都是一个传奇
今天
跟随我们来揭开它的面纱
清华大学图书馆那些“传奇”故事
商代
”
一块甲骨震惊世界
清华大学收藏的甲骨不仅数量多,而且内容丰富。
“一块甲骨震惊世界!”甲骨文是我国发现的最古老的成熟文字。河南安阳殷墟甲骨文的发现,是中华文明乃至人类文明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沉睡了数千年的甲骨,开始进入人们的视野。
甲骨文是刻在兽骨或龟甲上的一种占卜文字。在我国主要存在于公元前14世纪至11世纪左右的商代晚期。
清华大学现有甲骨文1755件,兽骨233件。在中国大陆145家甲骨收藏单位中,其收藏量排名第11位。不仅数量众多,而且大多文字记载完整,骨头清晰,内容丰富,具有极高的文物价值和学术价值。
尤为珍贵的是,清华大学现藏有抗战时期安阳小屯的甲骨资料。甲骨文是在一个坑中发现的,出土后多次散落。后经甲骨专家胡厚轩先生等人收购、整理、保护,现收藏。主体部分归清华大学所有。目前现存的数十万块甲骨中星空体育平台官网入口,除去出土物品,这是唯一能在单个出土单元中找到的一批数据。堪称甲骨文的杰作。
西周
”
三千年辉煌的青铜器
馆内藏有商周至宋元时期的青铜器。种类繁多,有商周礼器、大量酒器和炊具,还有其他生活用品、各种装饰品、佛像、兵器等。
小陈卜丁
馆藏青铜器中,有一件器物立耳、悬腹、近平底、柱足。高19厘米,直径16厘米。正是小尘卜丁。尽管规模不大,但其背景却相当令人印象深刻。
顾名思义,小陈卜鼎属于一个名叫“卜”的“小官”。 “小臣”的职位通常由其他民族的人担任,这意味着不同姓氏的家臣可以得到礼器的奖励。这鼎是1949年从北京琉璃厂古玩店购买的,是西周早期的器物,也就是说已经有三千多年的历史了!
小陈布丁鼎内壁有铭文,共3行17字:
”步小臣即将西行。
秀中一布丁
杨中皇如宝”
据考证,碑文的最后一句应该是“坐宝顶”。第二行末尾的“鼎”字本应在第三行末尾,却跳到了第二行“勋”字的下方。铸字的跳行造成了读句混乱的现象,但换个角度,也可以从另一个角度看出,西周时期,在金文的铸造中,已经有使用活字制作模板的迹象。
图书馆每年都会举办多场不同主题的展览,让这些珍贵的文物有机会与公众见面,让更多的人感受历史的深邃和沧桑。
唐代
”
令人惊叹的敦煌经卷
现存的敦煌古卷极为珍贵,清华大学图书馆现有敦煌古卷4幅。
这幅唐代手抄纸本《妙法法华经》是馆藏敦煌四卷经卷之一。长541厘米,宽22.2厘米。它是用经黄纸制成的。颜色黄棕色,似棕色,略带棉感,质地厚而硬。人物为楷书,俊美,肌肉发达。虽历经千年,但字迹清晰,纸质不朽。将卷轴握在手中,真是令人叹为观止。
敦煌经卷极为珍贵。他们来自敦煌莫高窟第17窟,也就是举世闻名的“敦煌经洞”。藏经洞的发现与甲骨文、清满档案的发现并称为“20世纪三大文化发现”之一。
经洞内曾藏有公元4世纪至11世纪的佛经、社会文献、刺绣、丝画、佛器等文物5万余件。它们为研究中国古代和中亚的历史、地理、宗教、经济、政治、民族、语言、文学、艺术、技术等提供了极其大量、内容极其丰富的珍贵资料。
自从1900年在藏经洞发现敦煌经卷后,多年来秘藏的敦煌文献立刻就散失了。许多完整的经卷被外国探险家掠夺,但其学术价值也受到国际关注。 。直到1910年,清书院才将剩余部分运至北京。
宋
”
宋版古书,难得一见!
藏品中的宋代大片,字大如钱,纸墨考究,且为完整复制品,十分罕见。
《通鉴纪事》
宋代是我国雕版印刷的黄金时代。收藏界素有“一页宋版值一两黄金”之说。这是因为存世宋本不多,文献内容也更接近成书时期。不仅文献价值高,而且具有很高的文物价值。
图书馆藏有珍贵的宋刻本——南宋史学家袁术所著的《通鉴年谱》。刻于宋宝佑五年(1257年)。它以司马光《资治通鉴》原文为基础,分项。章,详述其由来与终。此书雕工考究,纸墨古朴,字大而宽,令人赏心悦目。是典型的宋代大字本。虽经元明两代修订,但仍极为珍贵。
《通鉴纪实本末》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事体史书。在此之前,史书的编纂一般以传记式、年代式的体例为主。然而,这两种风格都有一定的缺点:年代风格使用年代作为纬度和经度。事件发生的时间越长,事件的发展就会被分成逐年描述,使得逐年描述事件变得困难。一睹整个事件的发展和始末;传记以人为本,材料重复,不能突出重点。袁术首创“编年体”,集中材料,按年份记录。他成功地弥补了以上两种类型的不足,让整个故事一目了然。
此书曾为清末名臣丁宝桢家藏。丁宝桢一生清正廉洁,报国爱民。他两次治理黄河洪水,创办山东第一家官办工业企业山东机械制造局,修缮都江堰水利工程,开创洋务抵御外侮。他政绩卓著,深得民心。
1919年清华校友购买了这本书后,于1949年返校日将其捐赠给母校。在第一封信的封面上,他们写下了捐赠的故事:“清华大学返校日同学季丑,从丁宝桢旧藏中购得《宋代通鉴记》,献给他。”母校纪念毕业30周年。 “就连丁宝桢家人用过的书柜也被购买捐赠给清华大学,这不仅具有很高的文物价值和深厚的历史渊源,也体现了校友对母校的真挚热爱。”
明末清初
”
《水浒传》结尾处的《噩梦》
你知道《水浒传》还有七十回吗?
《第五才子施耐庵水浒传》
作为四大名著之一,明初施耐庵创作的《水浒传》几乎家喻户晓。目前,市面上常见的《水浒传》一般为一百、一百二十章。但你知道吗,《水浒传》其实有七十回,是明末清初作家、文学评论家金圣叹所著。
金圣叹是一个风流倜傥的人。他评论的《水浒传》、《西厢记》、《杜氏》、《离骚》、《庄子》、《史记》合称为六才子。其中他所评论的《水浒传》、《西厢记》自清代、民国以来广为流传,影响深远。对他的评价也褒贬不一。
图书馆收藏了金圣叹“切成两半”后所著的七十回本《水浒传》,即观华堂第五才子所著的《水浒传》。此书为明崇祯十四年观华堂刻本。金圣叹反对招兵买马,主张以法治天下,将《水浒传》七十一章全部砍掉,做出了梁山好汉全部被处死的噩梦结局。整本出版物包含金圣叹的断点评论,以及三篇序言和一篇伪南庵俊的序言。
金圣叹如此大胆离奇的改编,实在是想象力丰富,出人意料。胡适对金圣叹和《金漂水浒》赞不绝口。他曾说金圣叹的《水浒传》打败了所有的《水浒传》。他还称赞金圣叹:“一位才华横溢的批评家的才华和极其高明的文学见解,确实让这部伟大的小说显得格外精彩!”
1952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水浒传》是根据清华大学收藏的观华堂金本改编的。
”
《长生殿》最早版本
馆藏中的复刻版《长生殿传说》是作者洪升的自刻版,也是《长生殿》的始祖。
《长生殿传奇》第二卷
清康熙稗草堂复刻版
《长生殿》是清初剧作家洪升创作的一部传奇剧。它利用天宝的遗产上演了唐玄宗李隆基与杨玉环的爱情悲剧。它还用大量篇幅描述安史之乱及相关的社会政治局势。这是一部浪漫爱情剧,同时又具有历史剧的特点。
洪升,字方四,号稗子、稗庄、南平樵夫。他创作《长生殿》的过程非常艰辛。 “巴安奇写了四十多种歌词,并声称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长生殿。” “花了十多年时间,三稿才完成。” 《沉香阁》创作于康熙十二年,《彩衣舞》完成于康熙十八年,传奇的《长生宫》定稿上演于康熙二十七年。康熙年间,迅速成为当时最流行的戏剧。
康熙二十八年八月,洪升请剧团到家中演出《长生殿》。许多名人都前来观看。当时正值孝仪皇后的服丧期。洪升因“不敬”入狱,出狱后遭到斥责。六十岁时,应曹寅之邀,从南京乘船回国。不幸醉酒落水,死在乌镇。他一生创作了40余种戏曲,与孔尚任齐名,有“南孔子、北孔子”之称。
藏品中的此版《长生宫传奇》始刻于洪升生前,未成即去世。他的门徒继续这项工作。这是最早的自刻版。
”
古今书籍全集
《古今藏书》之所以与清华园联系在一起,不仅因为它是在这里编撰的,还因为它的一个特殊版本存放在清华大学图书馆。
2010年建校100周年前夕,清华大学在修缮礼堂时,挖掘出一件历史文物,这就是康熙帝三子胤禛研究编撰的《古今图书集》。 (原名《汇编》,康熙以后编撰《松鹤山房》,为陈梦雷所建,名《古今图书集》)由皇帝)。
陈梦蕾聪明绝顶,有着难得的才华。康熙九年进士,选庶人。图书馆解散后,他担任编辑。四十年星空体育app下载入口,受命编修《古今图书集》。
《古今图书集》是我国现存最大的书籍,篇幅是《大英百科全书》的四倍。雍正六年,用铜活字印刷。由于出自故宫,印刷装订十分讲究,采用上等的开化纸或太师连纸,工艺精湛。是中国古代雕刻史上的著名杰作。全书分《礼象》、《方语》、《名论》、《博物》、《理学》、《经学》六部分,是一部集经、史、子、集为一体的综合性著作。全书一万卷,其中仅目录就有四十卷,共计一亿六千万字。它全面收录了我国从古代到明末清初的文献,内容涵盖天文地理、文学、历史、哲学、政治经济、农桑渔牧、医方等。史料具有很高的价值。
《古今藏书》之所以与清华园联系在一起,不仅因为它是在这里编撰的,还因为它的一个特殊版本存放在清华大学图书馆。这是清雍正六年(1726年)光绪用铜活字印刷的《古今图书集》。 “描写”包括两种情况:一是回避了雍正以后的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六位皇帝的名字和禁忌,一一改写;二是回避了雍正以后六位皇帝的名字和禁忌。二是把铜活字印刷的字迹不够清晰的地方涂白。墨水笔描绘黑色。仅凭这两项就已经可以估计出当时渲染工程的浩大了。但实际情况是,描述者不仅进行了上述工作,还用墨水笔对这本数万卷的大书进行了彻底的黑化和修改!就连双行小字、正文中央的口述铭文、书中的木刻插图,也都经过精心装饰。如此耗时耗力、规模庞大的复印工程,恐怕在世界印刷史上绝无仅有。
抗战时期,这套图鉴与清华大学图书馆收藏的古籍、西书珍品以及各部门的重要仪器设备,被装进400多个大箱子,远走他乡。到武汉、重庆很多地方,都经过日军。被炮火烧毁,最终从灰烬中只找到了2000多块碎片。这批所谓的“烧书”目前已存放在图书馆内。经整理修复,《古今图书集》仅存558卷。
历经300多年的沧桑,这部巨著诞生于清华大学,又回到了清华大学,仿佛是命运的注定。
”
一寸绫一寸金
缂丝画中神态各异的35个人物中,乾隆皇帝身着红袍,头戴斗笠,庄严站立,佯装罗汉。你找到他了吗?
《无量寿佛》挂毯画
缂丝采用平纹组织。先在经线上画出图案稿,然后用多把小梭根据图案的颜色进行掏织,俗称“开经断纬”。由于这种编织方法具有雕刻效果,故有“从天上眺望,如雕刻图像”之说,故又称“雕丝”、“缂丝”。
缂丝的工艺复杂,制作一件成功作品所耗费的人力、物力非一般人所能企及。故有“一寸缂丝一寸金”之说。清华大学图书馆藏的清初巨幅挂毯佛像,核心高434厘米,宽279厘米,为世所罕见。
此幅挂毯画题为《无量寿佛》。构图自上而下分为五部分:第一层是光芒四射的太阳和月亮;第二层是光芒四射的太阳和月亮;第二层是明亮的太阳和月亮。第二层是天宫乐乐,有两组,每组四位飞仙。第三层为三佛本体,即中央的主佛释迦牟尼和胁侍迦叶、阿难。两尊雕像,左边是代表前世的灯笼佛,右边是代表未来世的弥勒佛;第四层是十八罗汉和四大天王,左边一组是北方多闻王和西方广木王,右边一组是南方生长王和天王东部国家的;最下层是普照的祥云。
总体而言,这幅缂丝画工艺精湛,技法丰富,图案色彩达百余种,细节极为复杂细腻,版式宏大宏伟。堪称缂丝艺术的代表作。从图案内容来看,应是为清宫礼佛祈福而制。
目前,大家可以在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一睹这幅巨幅挂毯画的真面目。
”
手稿上有著名艺术家的签名
什么样的手稿一出现就被学术界视为一件大事?吸引了几位明星在莫邪身上留下印记?
《续方言》背后的名人观点和题词
这是清代著名学者、思想家戴震所著的《方言续》手稿。
戴震一生著作颇丰,在哲学、天文、地理、历法、数学、音韵学、训诂学等领域取得了巨大成就。乾隆三十七年,开设四库图书馆,并组织编纂《四库全书》。著名经学学者戴震曾任职于其中,使“天下士大夫极推儒学之学”。他也是“钱嘉学派”代表人物之一,安徽学派著名学者。
1928年冬,刘半农在北京琉璃厂书店购买了戴震的《方言续编》手稿。该书分上下两册,共十四页。每半叶十行二十一个字,双行小字。戴震手稿的出现,被当时学术界视为一件大事。书的最后几页,写满了胡适、张秉林、傅斯年、陈远、邓志成、马衡、蒋梦麟、顾颉刚、钱轩等名人多次看过这本书的内容,写了墨迹。而印章,可谓是红墨绚丽,纸质光彩四溢。
戴震写此书的初衷是为了补充扬雄的《汉代方言》。 《方言》是我国第一本汉语方言书籍,也是语言学史上最早的方言词汇比较专着。据罗昌培考证,戴震的手稿“大约写于乾隆二十年专修《方言》之后,三十八年入寺库之前”。罗石认为,戴震后来发现“杭世钧所写的《徐方言》中的所有引文和引文类别均出自自己的出处,所以写了两卷就中途放弃了。因此,《续》的手稿《方言》是一份“未完成的草稿”。
买下手稿后,刘半农并没有保密,而是向同事公开,并付费复印。该书于1932年7月30日印行,由当时的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流通发行。刘半农病逝后,所藏手稿、抄本和戏剧小说均捐赠给清华大学图书馆。
《续方言》手稿入选第一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同时入选《中国善本再造》,以清华大学馆藏善本模拟影印本出版大学图书馆。影印版再现了原书的本来风采和光彩,方便更多读者阅读和收藏,有利于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现代
”
《资本论》第一卷第一版
目前该版本在中国仅有五卷。
《资本论》第一卷星空·体育中国官方网,第一版 (1867)
1867年9月14日,《资本论》德文第一卷在德国汉堡出版。这不仅是马克思学术生涯中的一件大事,也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
第一版的章节结构并不像现版的7章25章,而是只有6章22节。当时发行量只有1000份。流通150多年后失传,存世量极少。
《资本论》从最初的默默无闻到在世界范围内广泛流传,已被翻译成数十种语言,显示出其强大的生命力。
清华大学图书馆以服部文库、中华民国图书馆、马克思恩格斯文献研究中心原藏为基础,经过数年的检索和采购,现拥有全套原版《 《资本论》由马克思、恩格斯亲自修订出版。这也是目前国内高校唯一的全集,包含德、法、俄、英、日、汉六种主要语言的九个版本。其中最珍贵的是马克思、恩格斯生前出版的版本,以1867年第一版德文版为代表。
”
我要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