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空体育app官方下载 李书福旗下公司在美IPO!造芯做系统,作价266亿
曹原出身福家寺
智能汽车参考|公众号AI4Auto
李书福又拿出了一只独角兽。
沉子宇和李书福共同创立的一卡通科技与特殊目的公司COVA合并,并通过借壳合并在美国上市。
公司股权估值约为38.2亿美元(约合人民币266.5亿元),本次交易所得款项将用于技术研发、新产品推出等。
易卡特为吉利旗下多个品牌供应车载计算机系统,致力于打造全栈汽车计算平台。其技术已应用于超过320万辆汽车,服务超过12个品牌和8家一级供应商。这些品牌都和吉利有关系。
仅靠吉利输血,一卡通能否赴美上市?这家公司的由来是什么?
易卡通产品
一卡通科技成立于2017年,产品包括信息娱乐系统、数字智能座舱、SoC核心模块、操作系统和软件堆栈。
2019年之前,易卡特的产品面向Android系统,专注于信息娱乐领域,包括首款车载信息娱乐系统(IHU)、自主研发的SoC芯片模块E01和第二代E02。
从2019年开始,一卡通开始研发数字智能座舱,并为吉利旗下车型开发了GKUI吉客智能生态系统。这一步,SoC Ekatong选择了高通8155,支持系统也扩展到了Android、Linux和RTOS。
四大发展节点:信息娱乐、数字座舱、汽车中央计算平台、下一代产品
但一卡通并没有停止研发芯片。 2018年,一卡通、ARM中国等公司联合成立新青科技。 2021年,国内首款7nm汽车级SoC芯片SE1000推出,号称“龙鹰一号”,对标高通8155,预计今年量产并装在汽车上。
接下来,一卡通将继续努力。
除了正在开发的第一代中央计算平台外,一卡通还将开发ADAS系统、高速公路辅助驾驶功能,以及计划今年年底发布的“龙鹰2”,据说具有L2+级辅助驾驶能力。
△一卡通SoC上市计划
本次上市交易获得的资金还将用于技术研发和新产品的推出。据悉,一卡通在全球拥有10家分公司和研发中心,员工超过2000人星空体育平台官网入口,其中研发部门约1400人。
一卡通营收及研发状况
从营收来看,一卡通2020年总营收为22.41亿元,2021年总营收为27.79亿元,同比增长24%。 2022年上半年总营收13.12亿元星空·体育中国官方网,呈上升趋势。一卡通约70%的收入来自产品销售。
然而,一卡通却未能盈利,一直处于亏损状态。 2020年亏损4.4亿元,2021年亏损11.85亿元,同比增长169%。 2022年上半年,还亏损了5.71亿。
在上市路演PPT中,一卡通还表示“2024年将实现盈亏平衡”。
注:通过新产品的推出和客户多元化的发展来推动毛利率增长,到2024年底实现盈亏平衡。
未能盈利的主要原因是研发投入不断增加。
研发费用从2020年的7.06亿元增加到2021年的12.09亿元,同比增长71.2%。截至2022年上半年,研发支出5.96亿元。
除此之外,还有更重要的因素。
一卡通需要突破
一卡通最大的问题是现有产品不具备优势。
一卡通依托吉利为多个吉利品牌定制车辆和机器系统。只要这一步做得好,就可以说是一笔赚钱的生意。
△一卡通服务品牌
但随便一搜就会发现,与一卡通合作的吉利品牌很少。极氪、路特斯等都或多或少地表达了开发自己的智能座舱的意图。 JKr 001和009芯片均采用高通8155,智能驾驶解决方案来自Mobileye。
上述GKUI智能生态系统已收到不少投诉。不少车主抱怨一卡通智能座舱存在系统滞后、死机、音视频系统故障等问题。即使没有使用易通通自研芯片,搭载高通8155的吉利车型也遇到了车机卡顿的情况。
一卡通的另一个问题是,公司定位不明确导致入局太晚,导致公司早起晚赶市场。
易通通以车载娱乐信息系统研发起家,逐步扩展到数字智能座舱和自研芯片。随后又与激光雷达公司Luminar达成合作关系,还投资了沃尔沃旗下自动驾驶公司Zenseact。
从车辆系统、智能座舱,到芯片、自动驾驶,一卡通在智能化方面的业务十分广泛。但咬得太多了。
一方面,车载系统、智能座舱尚无真正的“招牌产品”,“龙鹰一号”尚未量产装机。另一方面,自动驾驶持续烧钱星空·综合体育官网入口,无法保证短期盈利。
因此,上市前,一卡通不得不进行业务调整,原自动驾驶部门多名员工进行了岗位变动。自动驾驶,或者说L2、L2+辅助驾驶功能的研发,将由一卡通和吉利合资成立的新公司吉卡负责。
今年,一卡通才决定开发ADAS和高速NOA。这一进展远远落后于大多数公司。据称具备L2+辅助驾驶功能的“龙鹰2”原定于今年年底发布,但现在只剩下几天了。
此外,吉利此前收购魅族的目的可能是为了开发车载系统。
一卡通的营收目标构成,橙色代表吉利汽车品牌,浅灰色代表吉利生态合作伙伴品牌,灰色代表其他品牌。
在吉利家族内部,一卡通不仅没有优势,而且地位还有些尴尬。但目前一卡通的资源主要依赖吉利;在吉利家族之外,一卡通似乎并没有优势。
一卡通能否通过此次上市吸引资金打破僵局?
我要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