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空·体育中国官方网 硬盘结构和原理
硬盘是计算机中存储数据的重要载体。我对硬盘的结构了解不多,但作为IT行业的人,磁盘、扇区、柱面等术语频繁出现在大家面前,今天我得弄清楚。在网上看了很多资料,但都不是很全面,有的只是泛泛而谈,所以我根据各种资料整理了一下总结如下:
硬盘主要部件
硬盘主要由盘体、控制电路板和接口部件组成。盘体为密封腔体。硬盘的内部结构通常是指盘体的内部结构;磁头、磁盘(磁盘、盘片)等部件密封在内部,如图1所示。
图1. Panxiu的结构
控制电路板主要包含硬盘BIOS、硬盘缓存(即CACHE)和主控芯片等单元,如图2所示;
图2. 控制电路板
硬盘接口包括电源插座、数据接口和主从跳线星空体育平台官网入口,如图1-3所示。电源插座连接电源,为硬盘工作提供电源。数据接口是硬盘、主板、内存之间进行数据交换的通道。它使用 40 针 40 线(早期)或 40 针 80 线(当前)IDE 接口电缆进行连接。新增的40根线为信号屏蔽线,用于屏蔽高速、高频数据传输时的串扰。中间的主从跳线插座用于设置主从硬盘,即设置硬盘的访问顺序。设置方法通常标在盘外的标签上,也有的标在接口上。早期的硬盘驱动器也可能被印刷在电路板上。
图 3. 界面组件
另外,硬盘表面还有一个通风孔(见图1-1)。它的作用是保持硬盘内部气压与外部大气压力一致。由于板体是密封的,所以这个通风孔并不直接与内部相通,而是通过高效过滤器与板体相通,以保证板体内部清洁无尘。使用时注意不要遮盖。
板材内部结构
从图1可以看出,盘体有两个主要运动部件;一是磁盘组件(disk assembly),二是磁头组件(head assembly)。磁盘组件由一个或多个盘片组成,它们围绕中心主轴(称为主轴)旋转。光盘的上下表面涂有一层薄薄的磁性材料,上面存储着二进制位。其中0和1在磁性材料中以不同的图案出现。尽管已经制造了直径从一英寸到几英尺的盘,但盘片的直径通常为 3.5 英寸。
硬盘驱动器由一个或多个盘片组成。这些圆盘安装在主轴电机的转轴上,并在主轴电机的带动下高速旋转。每个磁盘的容量称为单个磁盘的容量,硬盘的容量是所有磁盘容量的总和。由于单碟容量较小,早期的硬盘有很多盘片,有的甚至有10多个盘片。现代硬盘通常只有几个盘片。硬盘中的所有盘片都是完全相同的,否则控制部分就太复杂了。一个品牌的一个系列一般都使用同一类型的盘片,但使用不同数量的盘片,出现一系列不同容量的硬盘产品。
盘体完整结构如图4所示。
图4 盘体完整结构
硬盘驱动器在逻辑上分为磁道、柱面和扇区。硬盘每片盘片的每一面都有一个读写磁头,磁盘区域划分如图所示。
图 5. 磁头、柱面和扇区
磁头与主轴接触的表面,即线速度最小的地方,是一个不存储任何数据的特殊区域。它被称为起止区或着陆区(Landing Zone)。起止区之外是数据区,如图6所示。所以。在最外环中,距离主轴最远的地方是“0”磁道,硬盘数据的存储是从最外环开始的。那么,磁头是如何找到“0”磁道的位置的呢?硬盘中还有一个叫做“0”磁道检测器的部件,它是用来完成硬盘的初始定位的。 “0”磁道如此重要,以至于很多硬盘仅仅因为“0”磁道损坏就报废了,颇为可惜。
图 6. 磁盘盘片的启动区、停止区和数据区
早期的硬盘在每次关机前都需要运行一个名为Parking的程序,其功能是让磁头返回到开始和停止区域。现代硬盘驱动器旨在消除这种简单但令人不快的缺陷。当硬盘不工作时,磁头停留在启停区。当需要从硬盘读取和写入数据时,磁盘开始旋转。当转速达到额定高速时,磁头会被盘片旋转产生的气流抬起星空体育app下载入口,然后磁头移动到盘片存储数据的区域。
磁盘旋转产生的气流足够强大,可以抬起磁头并使其与磁盘表面保持稍远的距离。这个距离越小,磁头读写数据的灵敏度就越高,当然对硬盘各个部件的要求也就越高。磁盘驱动器的早期设计使磁头在磁盘表面上方飞行几微米。后来的一些设计将磁头在磁盘上的飞行高度降低到约0.1μm~0.5μm,目前的水平已达到0.005μm~0.01μm,仅为人类头发直径的千分之一。
气流不仅可以使磁头脱离盘面,而且可以使其保持足够接近盘面,非常紧密地跟随盘面的起伏运动,使磁头飞行处于严格受控状态。 。磁头必须飞行在磁盘表面之上,而不是接触磁盘表面。这个位置可以避免划伤磁性涂层,更重要的是可以防止磁性涂层损坏磁头。
磁盘
硬盘的每个盘片都有两个面,即上面和下面。一般情况下,每一面都被使用,都可以存储数据,成为有效的盘片。面数为奇数的硬盘也很少。每个这样的有效盘都有一个盘号,盘号从“0”开始从上到下依次编号。在硬盘系统中星空体育app官方下载,盘面号又称为磁头号,因为每个有效的盘面都有一个对应的读写头。硬盘的盘片组为2~14片,通常有2~3片盘片,因此盘片数(磁头数)为0~3或0~5。
追踪
格式化时磁盘被分成许多同心圆。这些同心圆称为磁道,如图7所示。磁道从0开始从外到内依次编号。每个硬盘有300到1024个磁道,较新的大容量硬盘每面有更多磁道。信息以脉冲串的形式记录在这些轨迹中。这些同心圆并不是连续记录数据,而是被分成一段段的圆弧。这些弧的角速度是相同的。由于径向长度不同,线速度也不同。外圈的线速度大于内圈的线速度。即在相同转速下,同一时间段内外圈划出的圆弧长度比内圈长。圆画出的弧线长度很大。每条弧称为一个扇区,扇区从“1”开始编号。每个扇区中的数据作为一个单元同时读取或写入。标准的 3.5 英寸硬盘通常有数百到数千个磁道。磁道并不是“可见的”,它们只是磁盘上的一些磁化区域,这些区域以特殊形式磁化,并且在磁盘格式化时就已经规划好了。
图 7. 磁盘的顶视图
圆柱
所有磁盘上相同的磁道形成一个柱面,通常称为柱面。每个柱面上的磁头从“0”开始从上到下编号,如图5和图8所示。数据按照柱面进行读/写,即磁头读/写数据时,先读/写数据。从同一柱面的“0”磁头开始,然后向下对同一柱面的不同盘面即磁头进行操作,仅对磁头进行操作。只有在同一柱面的所有磁头读/写完成后,磁头才会转移到下一个柱面,因为选择磁头只需电子切换,而选择柱面则必须机械切换。电子切换速度相当快,比机械磁头移动到相邻磁道快得多,因此数据是在柱面而不是光盘表面上读取/写入的。也就是说,一个磁道写满数据后,再写入同一柱面的下一个盘面。当一个柱面写满后,移动到下一个扇区并开始写入数据。读取数据也是这样进行的,提高了硬盘的读写效率。
图 8. 圆柱体
部门
操作系统以扇区的形式将信息存储在硬盘上。每个扇区包含 512 字节的数据和一些其他信息。扇区主要有两个部分:存储数据的位置标识符和存储数据的数据段,如图7所示。
标识符就是扇区头,它包括组成扇区三维地址的三个数字:扇区所在的磁头(或盘面)、磁道(或柱面号)、扇区的位置磁道上,这是扇区号。标头还包括一个带有标志的字段,该标志指示该扇区是否可以可靠地存储数据,或者是否发现了导致其不适合使用的故障。有些硬盘控制器还在扇区头中记录了指针,当原始扇区出现故障时,可以引导磁盘更换扇区或磁道。最后,扇区头以循环冗余校验(CRC)值结束,供控制器验证扇区头的读取以确保准确性。
扇区的第二个主要部分是存储数据的数据段,可分为数据和保护数据的纠错码(ECC)。在初始准备期间,计算机用512字节的虚拟信息(存储实际数据的地方)以及与这些虚拟信息字节对应的ECC号填充该部分。
扇区头包含标识磁道上扇区的扇区号,但这些扇区号在物理上不是连续编号的,并且不必以任何特定顺序指定。即,扇区不是按顺序编号的,而是使用交叉因子(interleave)来编号。交叉因子以比率表示。例如,3:1表示磁道上的第一个扇区是扇区1,跳过两个扇区,即第四个扇区是扇区2。这个过程继续进行。直到每个物理扇区都被分配了一个逻辑编号。例如,每磁道有 17 个扇区的磁盘采用交叉因子 2:1 进行编号:l、10、2、11、3、12、4、13、5、14、6、15、7、16、8 , 17, 9,按照3:1交叉因子数为:l, 7, 13, 2, 8, 14, 3、9、15、4、10、16、5、11、17、6、12 。当交叉因子设置为1:1时,如果硬盘控制器处理信息的速度足够快,那么只需要旋转一圈就可以读出磁道上的所有扇区;但如果硬盘控制器的后处理动作没有那么快的话,磁盘转动的圈数就等于一个磁道上的扇区数,这样就可以读取每个磁道上的所有数据。当交叉系数设置为2:1时,磁头需要读取磁道上的所有数据,磁盘只需要旋转两次。如果2:1的交叉系数仍然不够慢,并且磁盘旋转数大约是磁道的扇区数,那么可以将交叉系数调整为3:1,如图9所示。
图9 不同交叉因素的影响示例
图9示出了典型的MFM(ModifiedFrequencyModulation,改进的调频编码)硬盘,每个磁道有17个扇区,画出了使用三个不同扇区交叉因子数的情况。最外层磁道(柱面 0)上的扇区以简单的顺序连续编号,相当于扇区交叉系数为 1:1。 1号磁道(柱面)上的扇区按照2:1的交叉因子编号,2号磁道按照3:1的扇区交叉因子编号。
参考:
我要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