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空体育app官方下载 瞭望丨智能网联汽车加速迈向爆发期
业内人士认为,与一些国家更注重自行车智能化的发展路径不同,我国较早制定了“车路云协同”的智能网联汽车一体化发展规划。多地正在协调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和车路云协同,弥补“单车智能”短板,进一步助力自动驾驶大规模落地。
尽管智能网联汽车开局良好,但业内人士表示,以自动驾驶为核心的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自动驾驶大规模商业化应用仍面临一些关键技术亟待突破、配套设施不足等诸多挑战,需要各方协同努力予以解决。
文字| 《望》新闻周刊记者 张桂林 黄星
北京城市副中心,一辆无人驾驶小巴正在运行(2024年5月21日摄) 鞠焕宗/本报 摄
近期,国内多地宣布扩大自动驾驶汽车测试区域。行走在重庆、北京、武汉等城市,经常能遇到“全副武装”的自动驾驶出租车。这些车辆“佩戴”激光雷达头,并且驾驶座上没有人。车辆能够自主完成变道、加速、转弯等驾驶动作,将乘客安全、快速地送达目的地。越来越多的自动驾驶物流车和公交车出现在城市街道上。
随着关键技术加速突破,示范应用不断扩大,“车路云一体化”建设逐步推进。近年来,我国智能网联汽车进入技术快速演进和规模化应用发展的新阶段,正加速迎来爆发。未来有望成为继电动汽车之后又一个引领世界的高科技产业。
智能网联汽车处于领先地位
近年来,自动驾驶技术在全球交通领域的应用加速。在商用车实现高水平自动驾驶和特定封闭场景的基础上,乘用车正逐步从自动驾驶测试和试点示范走向商业运营。在我国,随着政府、企业和研究各方共同推动智能网联汽车技术的研发、测试、示范和商业化,该产业的全球领先势头已初步显现。
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欧阳明高在中国电动汽车100强论坛(2024)高层论坛上表示,电动汽车具有智能化的先天优势,因为燃油发动机控制的精度和时间响应速度无法与电机控制相比。 。作为全球电动汽车领先国家,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占全球产销量的60%以上,为迈向智能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技术创新的加速也为我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强劲动力。 《瞭望》新闻周刊记者发现,近年来,我国新一代电子电气架构、大算力计算芯片等车载应用明显加速,激光雷达、算法模型等智能驾驶软硬件不断完善,跨域集成和控制器技术不断完善。实现突破,新车智能座舱渗透率和渗透速度全球领先。今年以来,一些优势企业进一步实现了“无地图智能驾驶”。例如赛勒斯汽车的部分车型就增加了不依赖高精度地图的市区智能驾驶的辅助功能。
乘联会报告显示,2023年,我国L2及以上新能源乘用车辅助驾驶功能安装率达到55.3%;今年1-2月进一步上升至62.5%。
业内专家表示,与美国、欧洲相比,我国智能网联汽车发展的另一个突出特点是互联网、ICT企业与整车厂商的广泛融合。招商测试车辆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首席执行官闵兆元介绍,华为、百度、腾讯、小米、大疆等信息通信和消费电子企业与车企合作星空·体育中国官方网,搭载突出技术创新,推动智能网联汽车技术和应用。加快迭代升级。
例如,华为、赛勒斯、长安等联合推出智能电动汽车产品星空体育app下载入口,其高端智能驾驶系统2.0安装在多家车企的整车产品中。 “得益于此,我国自动驾驶重点软硬件领域聚集了一批龙头企业和一大批配套企业,形成了研发、制造、测试、应用的完整产业链。”闵兆远说道。
“智能汽车+智慧道路”融合推广的优势逐渐显现。走进重庆高新区智能网联汽车示范区,今年年初投入运营的4条自动驾驶连接线正在有序运行……“路口安装了传感器、摄像头等路侧设备” ,并在车辆上安装车载终端,让驾驶更智能、更安全。”重庆高新区城建事务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车载终端采集的信息。道路终端也会传输到云控制平台,帮助车辆计算最优交通方案,优化道路交通信号灯。秒数设置大大提高了通行效率。
业内人士认为,与一些国家更注重单车智能化发展路径不同,我国较早制定了“车路云协同”的智能网联汽车一体化发展规划。多地正在协调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和车路云协同,弥补“单车智能”短板,进一步助力自动驾驶大规模落地。
政策助力产业加速
关键技术仍需突破
我国智能网联汽车的快速发展离不开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近年来,国家和地方层面陆续出台了多项法规、政策和标准,逐步构建了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和关键节点的政策体系。
工业和信息化部等部门于2023年11月正式印发《关于开展智能网联汽车准入路通试点工作的通知》,规定配备更高级别自动驾驶功能的智能网联汽车L3 和 L4 将获得批准。进出公路打通政策渠道。
地方层面,多地加大对智能网联汽车和自动驾驶技术的立法支持,拓展自动驾驶汽车的市场准入和商业运营空间。今年5月,《杭州市智能网联汽车测试及应用推广规定》正式实施。这也是全国省会城市首次利用地方立法明确自动驾驶汽车上路的具体程序。同时,杭州还在全国率先在市巴城区和桐庐市开辟共计3474平方公里的智能网联汽车测试应用区,实现城市建成区全覆盖。
此前,深圳将于2022年出台全国首部智能网联汽车管理地方法规,将对从道路测试、示范应用到准入登记和使用管理,从交通违法、事故处理到法律责任等全链条进行立法。值得一提的是,深圳还首次为自动驾驶交通事故责任认定提供了法律依据:自动驾驶汽车方向盘上有驾驶员的,由驾驶员承担责任事故;如果汽车是完全无人驾驶的,则车辆的所有者、管理员将负责;如果确认是车辆缺陷造成事故,车主可以向自动驾驶汽车制造商寻求赔偿。
在政企合作研究驱动下,到2023年底,累计建成17个国家级试验示范区、7个车联网试验区、16个智慧城市与智能网联汽车协同发展试点城市全国已开通试验示范道路22000余条。公里,已发放测试示范牌照5200余张,道路测试总里程达到8800万公里,自动驾驶出租车、干线物流、无人配送等多场景示范应用有序开展。
我国智能网联汽车开局良好,但业内人士表示,以自动驾驶为核心的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自动驾驶大规模商业化应用仍面临一些关键技术急需突破、配套设施不完善等诸多挑战,需要各方协同努力解决。
西部科学城智能网联汽车创新中心(重庆)有限公司副总裁齐天宇表示,以芯片为例,我国高算力计算芯片及处理设备的进口受阻。有关国家不合理管制政策的影响。同时,我国车载计算平台、操作系统相关厂商主要注重系统的二次开发,缺乏架构设计、系统设计等全流程工具链。存在相关核心技术被他人控制的风险。
同时,软硬件成本高昂也成为自动驾驶推广和功能升级的重要障碍。吉利汽车集团技术管理中心专家杨贵勇等人认为,近年来摄像头、激光雷达、处理器等硬件成本有所下降,但仍显着增加了整车成本;自动驾驶功能的升级将需要更高的硬件冗余备份并增加车辆数量。硬件数量和代码量进一步增加了成本。
此外,在“车路协同”等基础配套方面,尚未形成有效的商业投资和运营模式。目前各地区的投资以政府资本投资为主。建设成本高、可持续性不强,导致整体进度缓慢。
改善生态,推动产业加速“腾飞”
多位业内人士表示,当前,我国智能网联汽车正加速走向产业爆发期。希望各方加强相关核心技术研究,全面部署车、路、云协同建设,进一步强化法律法规支撑,完善产业生态。推动行业加速“腾飞”。
首先,需要加强技术研究,实现操作系统、汽车芯片等的自主控制。业内认为,在推动自动驾驶产业化过程中,自主可控的车载系统和汽车芯片的研发不可或缺。建议国家有关部门进一步组织行业领先企业和科研机构联合开发底层操作系统、开发高端芯片,并在政策、资金、应用等方面给予专项支持。
同时,还需要构建多元化、协同的运营生态系统,加速自动驾驶商业化进程。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张永伟认为,各地“车路云一体化”协同项目投资大、运营内容多元化。要明确收益回报模式,充分调动市场积极性,吸引道路、通信、平台等各类社会投资,打造“投资、建设、运营一体化”的重点市场化主体,形成统一的市场化主体。城市级车路城市基础设施运营系统。
“自动驾驶汽车的商业应用还需要足够的数据积累和场景训练。”广汽集团总经理冯兴亚表示星空体育官方网站,让自动驾驶汽车“可数”是自动驾驶汽车快速量产的关键。他建议,适度放开自动驾驶汽车需要采集的场景和地理数据权限;鼓励各地尽快开放高速公路、高速公路测试场景,完善道路测试过程中的配套管理要素建设。
此外,法律法规支持有待不断完善。业内人士建议,应进一步完善自动驾驶相关立法,在国家层面明确自动驾驶系统运行的法律要求、产品准入要求、事故判定边界、产品责任等。恒银金融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姜浩然建议,构建完整的自动驾驶协同支撑和监管体系,确保无人驾驶车辆能够大规模上路;同时,明确无人驾驶车辆上路使用的条件和程序,按照法律法规形式支持无人驾驶车辆的通行权许可。
(《瞭望》2024年第23期)
我要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