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空·体育中国官方网 不上楼不拉线,电动自行车怎样充上安全电?上海各区开始认真整活
我国是电动自行车生产和消费大国。目前,全国电动自行车保有量已达3.5亿辆。在此期间,非法充电等电动自行车安全隐患不断引发社会关注。
对于用户来说,如何才能安全快速地充电,不上楼、不拉线呢?对于管理者来说,如何解决“难发现、难管理”的瓶颈?带着这些问题,连日来,新民晚报记者实地走访了上海各区——
在浦东,AI系统“彻夜不眠”,“盯紧”违规收费乱象;在静安,老旧小区因地制宜腾出空地,让居民实现“自由充电”;在普陀,“电梯控制系统”精准阻止电动自行车上楼,就像一道无形的屏障;在松江,“上班充电,满电回家”成为不少企业员工的一件幸福事;青浦,电动自行车“共享充电宝”投入使用,一颗电池可跑60公里……
新民晚报记者观察到,针对电动自行车违规充电的问题和顽症,不少基层群众纷纷想出“窍门”,探索经验。
静安区铁路村住宅区的智能充电车棚。陈家林 摄
观察1:
如何解决非法收费“难发现、难管理”的问题?
>>> 浦东
AI辅助,精准识别电纹特征
浦东新区高行镇的“AI大脑”连接社区监控数据,可以实时识别屏幕中电动车的行为。曹博文 摄
管理住宅区的电动汽车和自行车一直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位于浦东新区高行镇绿洲二期社区是老旧动迁房社区,共有住户708户,电动车600余辆。 “由于外地租户较多,消防安全意识相对淡薄,电瓶车冲进住宅、乱停乱放堵塞消防通道的情况时有发生。虽然我们的工作人员每两小时巡逻一次,但对社区进行覆盖和监管仍存在一定难度。仅凭人力。”物业管理部门负责人黄兴辉告诉记者。两周来,浦东消防联辖区高行镇政府在高行绿洲二期开始试点,初步探索AI技术辅助电动自行车智能管理,解决“数量大、管理难”的问题社区电动自行车存在“进楼难发现”、“非法充电”“立即停止”三大问题。
记者来到该小区一楼的一间出租房。在浦东消防支队和高行镇政府工作人员的陪同下,技术人员搬动电动汽车电池进行实验。记者在现场看到,电动自行车充电器插入墙壁插座后仅3秒,房屋就跳闸断电。与此同时,技术人员向记者展示了后台手机系统刚刚收到的报警信息:“101室,电动车充电报警!未处理。”
记者了解到,作为该系统的一部分,安装在电表处的电动汽车线型识别系统可以准确捕捉锂电池、铅酸电池的线型特征并发出预警。试运行期间,识别准确率达到100%。除了在电表侧利用电模式识别来阻断家庭充电外,社区还将现有的监控摄像头信号连接到AI监控预警主机上。这个“AI大脑”可以将监控视频中设定的场景与现有大数据进行匹配,智能识别电瓶车违停、占用消防通道、电气超温、电气断路、火焰识别等9类预警和电池充电。场景。
高行镇城市运行管理中心(应急管理中心)副主任段连辉告诉记者:“该系统目前已实现多终端精准预警、即时处理,实现闭环管理。”
>>> 青浦
“充而不换”,换电15秒跑60公里
青浦区的一名外卖小哥使用换电柜换电。李艳丽 摄
中午,用餐高峰期过后,青浦盘龙天地的电动自行车电池更换柜前,不时有送货员过来给自己的电动自行车更换充满电的电池。他们拿出手机,扫描了二维码。柜门突然打开,插入了一块低电量电池。几秒钟后,装有充满电的电池的柜门打开。送货员取出电池,关上柜门,将电池装到电池车上。
“很方便,成本也不高。”外卖骑手小陈告诉记者,自从使用换电柜服务后,他再也不用担心“上楼充电担心着火,下楼充电担心被偷”的烦恼了。乘客通常会在用餐高峰期结束后过来更换电池。一块电池基本上可以跑60公里。对于他们来说,这种“兑换充值”的方式既方便又安全。
记者看到,换电柜外观呈橙白色,屏幕显示柜内各个充电仓的电池状态和电量。它由上海中心大厦青浦分公司打造,专为城市骑行者在跑“腿”的同时加速而设计。据中国铁塔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能源运营部总经理吴正东介绍,“塔换电”是一种用于电动自行车的共享电池,类似于手机的共享充电宝。骑行者只需下载“Tower Battery Swap”App,即可在15秒内轻松完成电池更换,节省大量充电时间。
观察2:
如果不让上楼,哪里能实现“充电自由”?
>>> 静安
老社区,“蜗牛壳里的道场”
智能“电梯控制系统”是彻底淘汰非机动车
老旧小区道路狭窄,空间有限。如何解决电动自行车充电问题?今年以来,位于静安区天目西路街道的铁路新村住宅区积极协调、充分挖掘资源,建立7个集中充电点、360个充电口,让居民真正实现“充电自由”。
据铁道新村住宅区党支部书记王伟介绍,住宅区的房屋大多建于20世纪50年代,连楼梯都是木头做的。电动自行车一直受到私线、充电飞线、乱停放等问题的困扰。造成严重的安全隐患。 “经过调查发现,整个小区约有500辆电动自行车,要满足居民的充电需求,首先要考虑智能充电棚的选址,一定要安全、便捷。”王伟说道。
然而,老旧小区闲置土地的清理并不容易。小区党总支只能因地制宜“在蜗牛壳里建道场”。会同业主委员会和志愿者进行现场勘察,与片区相关单位积极沟通协调,最终决定在南北两侧及茅家垅等重点位置增建新楼盘。改造智能充电车棚。 “以蒲铁新村北区入口处的智能充电车棚为例,这原本是修路时征用的土地,我们先协商借用了一块1.5米的空间,建设完成后,我们又进行了扩建。第二次星空综合体育app下载,现在至少可以停近200辆电动自行车。”王伟说。
工作日上午10点左右,记者来到了蒲铁新村北区。右手边,映入眼帘的是两个巨大的智能充电车棚,配备了智能充电设备。侧面清晰地标注了操作流程:停车、插电、扫码。 、充电……只需几个简单的步骤即可完成充电过程,且仅需0.25元/小时。数十辆电动自行车整齐地停放着,不少正在充电,智能充电设备上可以看到剩余充电时间。王伟介绍,这些充电口按照统一标准建设和维护,支持投币或扫码支付,还具有远程控制、充满自动停止等功能。
记者观察到,智能充电车棚旁设有一个微型消防站,配备了灭火器、水枪、水带、简易拆迁工具等。王伟表示,目前整个小区共有四个微型消防站,可以在消防救援队到达之前有效控制火势。
马先生今年62岁,自出生起就住在铺贴新村。 2014年,他拥有了自己的电动汽车。 “以前给电动自行车充电,只能把电池搬回家,或者把车停在一楼,拉一根绳子到窗外,让居民帮忙看。现在有了智能充电棚,更安全、更方便。”
>>> 奉贤
进仓库不方便,智能充电柜可以“补缺”
奉贤智能充电柜有效降低居家充电、飞线充电等风险。
昨天,在奉贤区南桥镇七港路博悦华庭社区,记者看到,16个智能充电柜已投入使用。成为居民便捷电动自行车充电的补充方式,有效降低家庭充电、飞线充电等风险。
博悦华亭社区是新建的社区,拥有200多辆电动自行车。地下车库设有充电站星空体育app下载入口,基本可以满足居民的充电需求,但部分居民仍不愿意使用。 “我们发现地下车库坡度太陡,下雨天很滑,老人、女孩等人推车进出车库很困难。”金月居委会工作人员李骄阳告诉记者。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近期已投入使用2组16台智能充电柜。一个充电柜可以给8块电池充电。充电过程、电池性能和状态在手机上一目了然。技术人员告诉记者:“智能充电柜实现了充电柜的智能管理、远程控制和实时监控。一旦检测到异常,系统会立即采取措施,包括启动风机、切断电源等,防止火灾的发生。 ”
智能充电柜安装后,满足了社区居民的不同需求。例如,旧型号的电动自行车不具有方便取出电池的功能,但仍然可以在原来的充电点充电。不想将自行车推入车库的居民可以在充电柜中充电。您可以享受一定的费用折扣。 “目前的问题是,老人还不太会用,我们会开展宣传活动,进一步教导他们。”李骄阳说道。
“每个社区的情况不同,收费方式要根据客观条件和居民需求优化。”奉贤房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老年人较多的社区会优先安装智能充电柜,而快递、外卖等人口较多的社区会考虑安装智能换电柜。 “他们对于快速换电的需求比较大,而且电动自行车的车型也比较新,所以这种方式比较合适。”例如,南桥镇正阳二期莱茵爱心社区,就采用了充电柜和换电柜相结合的方式。
南桥镇社区安全服务中心主任庄晓春表示,目前,该镇47个社区已部署108个智能充电柜。据后台数据显示,智能充电柜的使用率正在不断提升。庄晓春透露:“我们正在探索将智能充电柜后端管理系统与小镇应急平台对接,实现数据实时共享,提高应急响应效率。”
>>> 松江
上班免费充电,下班充满电回家
松江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开展“充满电到家”活动,鼓励企业为员工提供免费充电服务。曹博文 摄
预防电动自行车火灾的压力往往由住宅区承担。由于小区电动汽车停放比较分散,电动汽车进出小区的时间不确定,居民安全意识参差不齐,管理成本往往较高。近期,在松江区经济技术开发区的鼓励下,不少企业开始鼓励员工上班时间到公司充电,充满电回家。不少企业甚至为员工提供免费充电福利,大大减轻了电动汽车安全末端管理的压力。
6月14日,记者来到位于松江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上海欣阳半导体材料有限公司。记者看到,距离企业入口不远,一个大型电动车充电棚里停满了电动自行车。距警卫室不到20米,喷水灭火设备齐全。大多数充电端口没有支付设备,可以直接插入充电。 “我们公司有大约200辆电动车的停车需求,今年我们在原有50个充电点的基础上,又扩建了50个充电口,为员工提供免费充电。我们大部分员工上下班的路程都在四五公里左右。在这里充电能够充分满足他们的需求,未来我们将继续建设50个免费充电点,为员工提供更多福利。”该公司相关负责人柯挺告诉记者。
采访中,记者见到了骑着电动自行车来上班的员工王女士。她告诉记者:“我家住在佘山镇秋滩路,每天都骑着电动自行车上下班。虽然在小区充电压力不大,但充电点都在地下室,不太方便。”现在在公司就可以充满,每个月可以省下二十、三十块钱,大部分同事都来单位充电。”
记者从松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安全生产委员会获悉,“免费充电、满电回家”已成为松江经济技术开发区的“趋势”。目前,松江经开区辖内121家规管企业和64家园区参与了本次“满充回家”活动,吸引了115家规管企业在厂区实行免费充电制度,鼓励员工充电在工厂区域,减少住宅小区的充电和管理压力。安全方面,松江经济开发区采取“白+黑”模式星空体育平台官网入口,对区内企业电动自行车充电场所进行全覆盖检查,确保所有非机动车停车、充电点符合消防安全规定。未来,将有更多的企业加入到“全力回家”活动中,履行企业社会责任,让“一件喜事”给更多员工带来安全感、满足感、幸福感。
观察三:
如何防范“一张网、统一管理”的隐患?
>>> 普陀
“电梯控制系统”阻止电瓶车上楼
曹阳新村街道将安全充电设施接入“一网统一管理”智联普陀3.0大数据管理平台
“嘟嘟……”随着“电梯控制系统”的警报声响起,“一网统一管理”的大屏幕上出现了一个黄色的报警点,提醒工作人员尽快检查电梯内的情况。可能的。
普陀区真如镇街道真西五居小区的绿洲公寓小区已有近30年的历史。过去,小区四栋高层的居民习惯将电动车推入电梯,并私自在楼道里拉电线充电。 “有的居民听从建议,把车停在地下车库,但总有人不听。最糟糕的时候,几乎每层楼的走廊里都有电瓶车在充电。”陈阿姨曾经因为充电问题感到非常苦恼。为了防止电动自行车上楼,社区集体讨论从源头上杜绝这种现象。
基于此,“电梯控制系统”应运而生。该系统主要通过传感器自动识别电动自行车,并辅以摄像头。一旦有车辆进入电梯,设备就会发出警报,电梯将自动停止运行。梯控装置还可以准确识别电动车、残疾人轮椅、婴儿车,防止“误判”。
通过将“电梯控制系统”接入“一网统一管理”智联普陀3.0大数据管理平台,工作人员可以在大屏上实时查看辖区各充电设备的分布和使用状况,还可以实时监控和管理。一旦“警报”触发,工作人员将同步收到预警,检查电梯内部情况,并第一时间开展应急处置。这一社区管理“利器”的使用,为彻底杜绝非机动车居家充电增添了一道“看不见”却高效的屏障,也从源头上杜绝了高层住宅楼道停车、飞线充电等问题。
在曹杨新村街道,辖区内高层住宅区目前已实现“电梯控制系统”全覆盖,总数达180余套。不仅如此,近年来,针对辖区不少老年人和老年代步车的实际问题,街道积极打造“非机动车安全充电生态圈”,新增多种类型、多功能的安全充电设施,并将安全充电设施接入“一网统一管理”平台。这样,所有充电口的安全状态和使用状态就可以滚动更新并实时上报。
>>> 金山
内置预警定位的“智慧”充电棚
金山区枫泾镇新立村谢家峪埭一组集中充电棚。涂宇 摄
“这些充电棚建得很及时,就在你家门口,你来了就可以充电,充电3小时只需1块钱,非常实惠。”近日,金山区枫泾镇新立村的一群租房者,外来务工人员刘师傅在多次使用村银行的集中充电棚后,对村里的集中充电棚赞不绝口。
新立村一组谢家运埭与兴塔工业园区仅一墙之隔,移民人口较多。随着外地“新居民”的不断涌入,岱商上的电动自行车数量也在不断增加。
“我们在前期调查中发现,为了省事,在室外充电‘飞线’、在自建房‘前室’充电的现象较为严重。”新立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姚卫东告诉记者,给电动自行车充电是村民的迫切需求。为从源头上消除火灾隐患,变拥堵为稀疏,去年新立村确定了村民宅基地前和兴塔工业园区为充电车棚所在地,并启动了第一批7个集中充电车棚建设。充电棚。试点安装工作。今年,集中充电棚将扩建,可容纳80辆电动自行车同时充电。
记者看到,在一排排整齐排列的电动自行车充电棚中,除了智能充电桩外,还配备了充电桩安全监控装置、烟雾探测器、高清摄像头等智能设备。根据车棚位置分布规划,实现烟感探测器、高清摄像头全覆盖。充电棚中间区域还放置了常用的消防设备。
姚卫东介绍,每个充电桩都支持投币、扫二维码等多种充电方式,充满电后会自动切断电源。烟雾探测器、高清摄像头全部集成到监管平台中,实现“一张网、统一管理”。
观察四:
如何实现长期治理“反复症结”?
>>> 浦东
打造“一户一摊”
浦东塘桥加强停车场日常巡逻识别检查
“我们这里位置很好,马路对面就是仁济医院东院区,对面就是巴黎春天百货,位置虽然方便,但也沦为‘公共电动车停车场’,而且社区居民纷纷投诉。”在浦东塘桥街道南城住宅区临沂北路100弄的明亮门房里,79岁的党员、志愿者王家军“一个人负责”,注重车辆进出社区的动向。
“抱歉,我们这里是私人小区,外来车辆不准进入。”说话间,有人推着一辆电动车,打算进去。然而,在小区生活了30多年的王家军根据对小区邻居的了解,很快就用“亮眼的眼睛”发现了。一张新面孔。距离王家军不远,社区保安和居民发现异常情况,都会随时上前询问。
小区里的人们之所以如此“团结”,是因为他们珍惜小区里已经装修好的电动车棚。记者在小区两个室内车棚看到,这里安装了60个充电桩、遮阳篷、消防喷头等。全部免费向居民开放,受到居民的热烈欢迎。南城小区党支部书记孙红玲说,以前,除了停车之外,这两个车棚长期被杂物间和流浪猫占据,看车人也在这里住、吃饭。由于民间收费和停车收费不统一、不公开,导致社区不少居民电动车无处充电、停放。他们必须从家里拉电线或者带回家充电,这已经成为社区的安全隐患。
为此,居委会会同物管、业委会下发了车辆清理搬迁及新车位启用通知,提醒居民及时清理废弃“僵尸车”合理、合规地使用新车位。
改造停车棚、安装充电桩只是第一步。如何真正解决居民问题、消除安全隐患,需要长效的管理机制。南城居委会发挥党建引领作用,“三驾马车”并驾齐驱。成立社区非机动车监管协调小组,广泛征求居民意见。经过两轮居民听证会,制定了《居民小区非机动车车位使用规范》,规范公共用电账户管理,明确非机动车充电费的征收、使用和分配,督促物业公司采取监测和监管。
业主委员会主任顾福林介绍,经过两轮筛选,为67辆非机动车设立了“一户一摊”,并邀请居民设计醒目的车辆标志,并为每辆非机动车贴上贴纸。居民非机动车方便日常使用。巡逻识别、检查。
同时,南城小区党支部发挥班组长、党员志愿者等模范带头作用,组建志愿服务队,到社区开展安全检查、宣传疏导等工作。不仅如此,看到改造后的社区优美整洁的环境,居民“保护社区”的热情不断高涨。即使不穿着“红背心”执勤,不少人也主动在社区“看守六路”,及时劝阻给飞线充电或带“瓶子”回家的居民。 “归根结底,居民的事情要共同商量、共同管理,才能实现长治久安。”业主委员会主任顾福林说。
>>> 静安
“齐心协力”凝聚力
铁路新村住宅区引进智能充电设备。陈家林 摄
“在静安铁路新村住宅区,五个社区相对分散,居民多为中老年人和流动人口。要实现电动自行车的长效安全管理,需要各方共同努力需要”。铁道新村居住区党委总支书记王伟说。
记者了解到,普铁新村北区入口处的智能充电车棚原本只有60个充电口,无法满足居民日常充电需求。为此,小区党总支召开专题会议,商讨解决方案。在南北走廊二期建设工地,与上海苏河湾(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共同成立联合联盟,制定了智能充电车棚二次改造方案。规划中,充电口数量从60个增加到150个,充电口使用率接近100%。
此外,小区党总支还积极协调共建单位资源,引进九龙集团。经过多次现场考察和讨论,最终为北区非机动车棚增设了照明设施。同时,还有由24名热心退休居民组成的志愿者队伍,与物业保安携手,每天早、午、晚3次进行巡查,及时纠正小区内飞线充电行为。
作者:杨杰、宋宁华、曹博文、李一能、杨欢、谢敏、涂宇、陈家林(新民晚报·新民眼科工作室)
我要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