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B半岛·体育在线登录 70年代,一辆“凤凰牌”自行车160元,放现在相当于多少钱?
70年代,结婚的四大件就是我们常说的“三转一环”:自行车、缝纫机、收音机、手表。这四样东西在当时都是奢侈品,普通人买得起,不是有钱人都能买得起的,还要有优惠券才能买。问题是,不是有钱人都能买得起永久牌自行车。自行车在当时是奢侈品,普通人买不起,就算有钱也不一定能买得起。那个年代,买什么都需要优惠券或者票证。计划经济时代,买什么都需要优惠券,米(粮票)、菜油(油票)、糖(糖票)、肥皂(皂票)等,连红糖都不能随便买。更别说永久牌自行车了。那时候供销社的销售员比县长还火,那时候很难买到。自行车、缝纫机、钟表、收音机,是家里的四大宝物,拥有其中的一两件,结婚就不用担心了。
20世纪七八十年代,结婚需要“三转一环”:手表、自行车、缝纫机、收音机。这些都是很贵重的物品。80年代,最常见的直径400mm的台式电风扇,价格和一辆自行车差不多。80年代中期,一台12英寸国产黑白电视机约350元,一台日本进口的约520元,一台18英寸彩色电视机约1800元(后来涨价到3000多元)。国产双卡收音机约450元;国产双缸洗衣机约350元;国产单门冰箱约1000元。这些数据都是我亲身经历和看到的。
70年代28寸凤凰永动机167-170元,28寸重型凤凰永动机176元,26寸轻型凤凰永动机半链150-157元(分横梁、斜梁),轻型全链箱165元左右,带刹车170元,28寸全链箱180元。锁2元或赠送。提醒:当时国营企业、大集体一般工资30元左右,青训工14元。临时工或强工、小工1.28元半岛·BOB官方网站,熟练工1.48元。70年代,一辆带票的自行车160元左右!应该是20到30张“工业票”,一般是借几个朋友的。今年我给你,明年你给我(一年浪费了)。再抽自行车票,大家收工业票。
20世纪70年代,一辆永远牌自行车售价为160元,现在要多少钱?
当时,一辆凤凰牌自行车相当于一个大学毕业生4-6个月的工资。而且有钱也买不到,靠票供应。车间、部门一票难求,人人争抢……贾玲不是今年导演了《嗨,李焕英》吗?那部电影里她妈妈抽电视供应票的情况很真实。当时,所谓的“三转一环”(指自行车、缝纫机、手表和收音机)可不是光有钱就能买到的东西。
1.比较价格:
70年代,我父亲花了153.3元和几十张“工业券”买了一辆18寸的凤凰牌自行车。我记得当时肉的市场价是57分钱一斤(农村市场),猪血8分钱一斤,红砖7元一平方(250元),散装水泥3.2元一斤。我初中的学费是5元加上5毛钱的报名费,凉布2.8元一尺!那时候160元可以买300斤肉半岛·综合体育官网入口,相当于现在的9000元。
2、薪资方面对比:
当时他一个月工资30元,相当于半年的工资,不包吃不包喝。我70年代初的工资一个月34元,相当于现在一个月4000元。当时买一辆自行车要花半年的工资,相当于现在的2.4万元。
我记得我家里很穷,我买的第一辆自行车是凤凰牌的,或者说是永恒牌的,那是我51岁的时候。当时我十几岁,哥哥姐姐不让我学骑车,所以我直到十七八岁才学会骑自行车。我记得我父亲告诉我,那辆自行车要160块钱。我现在51岁了。
70年代中后期,买自行车是要买票的半岛·BOB官方网站,一套上海产的Forever 28半链组平支架要152元,一套Forever 28全链组配镉环、锰钢18、转铃、斜支架要178元。当时二级工人月工资大概42元,加上2元的自行车补贴和2.5元的清洁费,月收入大概有45.5元。70年代还没有奖金什么的,当时一个月15元/20元就能养活一人生活在一线城市,一个家庭要攒好几年才能买得起这辆车,大致相当于现在的奔驰、宝马。当年能买得起凤凰牌或Forever牌自行车的人,今天买一辆私家车要花15万到20万元。
在那个繁荣的年代,汽车、手表、缝纫机都是奢侈品。如果想买一辆自行车,全家得辛苦工作半年、一年,还要攒钱。攒钱才能买自行车。要知道,那个年代,一辆自行车一般要150元左右。而一个农民在生产队干一天活,只能挣一毛五到两毛钱。最贵的是用票买的手表,一块上海牌手表要125元,根本就是没用的东西。农民看太阳的角度就知道什么时候上班,什么时候下班。年轻人不要觉得现在的物价贵,我觉得现在的物价比那个年代低多了。
在那个穷日子里,一辆自行车给一个家庭带来的幸福感比今天买一辆汽车还要大。当时小伙子说:“我有一辆凤凰69,姑娘就跟我来。”凤凰69是全链条轮毂刹的。当时,凤凰牌自行车就算有钱也买不到,还得有票。虽然一辆才一百五六十块钱,但比现在的宝马还稀少,跟开宝马一样有气势。六七十年代,有自行车的人很牛逼,肯定会结婚。现在,有车的人,有的人不一定能结婚。上海永远、凤凰、天津飞歌是三大名牌,质量都不错。男骑永远,女骑28凤凰,最时髦。当时,一辆凤凰牌自行车至少比现在的高档宝马便宜。那时候的人们骑着自行车上下班,满满的优越感、自豪感、幸福感,而现在,人们开车在路上上下班,想想就很头疼。
我要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