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岛·BOB官方网站 科技潮行 | 一辆骑十年的车,能送绿源上市?
来源 | TideSight 新消费(ID:TideSight)
2019年4月半岛·综合体育官网入口,电动汽车新国标正式实施。新国标规定,2019年4月15日前购买的不符合新国标的电动两轮车将实行3-5年的过渡期。过渡期过后,超过标准的电动两轮车将被禁止上路行驶。
新国标给电动自行车市场带来明显的替代需求,而3-5年的过渡期意味着这些需求将集中在2022-2024年。
中国轻工业联合会副秘书长郭永新说:“这项新规定对行业来说是一场彻底的革命。”
不少两轮电动车企业都在加速布局,抢占新车换代的窗口期。比如绿源正赶在2022年登陆港交所,近期又再次更新了招股书。作为行业先锋,绿源的上市似乎有些迟了。在它之前,无论是老品牌雅迪、爱玛,还是新公司九号、小牛,都已成功登陆资本市场。
为重塑“电动车先行者”的市场地位,绿源一方面不断加大技术投入,推出旗舰产品——号称能骑十年的液冷电动车,试图将电动车从快速消费品转变为耐用品;另一方面弥补过往营销短板,近年来频频亮相电商促销。
但想要翻盘并不容易,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报告,2021年我国前三大电动两轮车企业占据了60%以上的市场份额,绿源以4.2%的市场份额排名第五。
上市不是终点,一辆车可以骑十年,但不能保证绿源能重回巅峰。
01 技术
纵观绿源的发展史,科技是注入其基因里的标签。
1978年,倪杰考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无线电系。四年后,他进入信息与系统专业深造。毕业后,他和妻子胡继红一起到宁波大学任教。
当时,中国刚刚开始拥抱市场经济,在倪杰的家乡金华,乡镇企业发展迅速。但由于当时工人技术水平不高,倪杰和胡继红放弃了“铁饭碗”和分到的房子,回到叔叔的工厂当“二把手”,帮助企业提高工业技术。
1995年,倪杰到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考察电池项目时敏锐地意识到,他所考察的电池功率不足以装在汽车上,但可以装在自行车上。
倪杰认定电动自行车会成为大众消费品,于是把自家车库改造成实验室,自主研发电动自行车。三个月后,夫妻俩研发出了第一辆电动自行车。
1996年,绿源电动车有限公司成立,取“绿色能源”之意。
工程师的背景让绿源科技拥有了“科技”的基因,在招股说明书中,绿源科技自称是国内拥有发明专利最多的电动两轮车企业,共持有专利282项,其中发明专利42项,实用新型专利178项,外观设计专利62项。
但当时国内的电动车消费者对于“科技”这个概念还不敏感,电动车更像是居家出行必备的快消品半岛·体育网站平台登陆,对于品牌来说,与其提升技术品质,不如深耕宽深的分销体系和高价位的明星代言,这才是那个年代突围的关键。
2009年,艾玛以3000万的高价签下周杰伦,“爱就立即行动”的广告词随着电视信号传遍大街小巷,亚蒂和新日也紧随其后,分别邀请了SHE和成龙。
与此同时,雅迪、爱玛将电动车售价压低至2000元以内,通过建立根深蒂固的分销体系,销售给数以万计的城乡居民,2010年爱玛销售220万辆,雅迪也实现200万辆销量。
相比之下,倪捷在2010年接受媒体采访时透露,2009年绿源两轮电动车的销量为65万辆,“2010年的目标是100万辆,实际产量预计在85万辆。”
2016年、2021年,雅迪、爱玛相继登陆资本市场,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2021年雅迪和爱玛的市场份额分别为27.9%、16.8%,绿源的市场份额甚至还不到二者的零头。
技术出身的倪捷在面对市场竞争时更加理性,但这也让他失去了一些机会,他曾开玩笑说,“就在他打个盹的时间里”,就被其他品牌超越了。
近年来,绿源逐渐弥补营销短板,2018年,倪洁与胡继红之女倪博媛加入绿源,出任用户运营-新零售与新商业板块负责人。
倪博元对电动汽车电商数据、发展趋势、痛点等进行了调研分析,通过线上线下信息融合,为销售计划的制定提供数据参考。
同时在她的操作下,绿媛频频亮相《脱口秀大会》《这!是街舞》《向往的生活》等热门综艺节目,绿媛还曾出现在薇娅的直播间里。
2020年618年中大促期间,绿源电动车总销量达5318万辆,较2019年增长260%,位列天猫单店销量第一;2022年618期间,绿源位列天猫电商平台电动自行车热销榜第一,销量同比增长160%(截至6月18日24时)。
但即便在营销上,绿源依然以技术为重心。2019年,绿源首创液冷电机技术,成为行业内唯一获得中国轻工业联合会颁发的“科技进步奖”的企业。2022年5月,绿源发布全新品牌定位:绿源液冷电动车,一辆车能骑十年。
在很多人眼里,一辆能用10年的电动车,对于消费者来说是福,但对于企业来说却不是什么福:如果你骑了10年都不更换,那企业卖的是什么?
不过倪捷认为,市场容量不会缩水,反而会扩大,“如果一辆车能用10年,消费者就会愿意花钱购买智能网联、互联网功能,产品结构的变化会带来消费群体的增加。”
02 “两超”格局下,老牌巨头难翻身
虽然倪杰和倪博源父女二人组,一个深化自己的长处,一个弥补自己的短处,但绿源这几年要做的功课还有很多,面对雅迪亚和艾玛打造的“双超”格局,绿源想要翻身并不容易。
招股书显示,2020年至2022年,绿源电动车销量分别为147.2万辆、194.8万辆、242.4万辆,营收分别为23.8亿元、34.1亿元、47.8亿元。相较之下,雅迪、爱玛营收早已突破百亿元,将绿源甩在身后。
更重要的是,绿源并不赚钱。
过去三年,绿源股份营收总计106亿元,但同期净利润分别为4000万元、5900万元、1.18亿元,三年净利润合计2.17亿元,还不及营收的零头。
净利润微薄的根本原因在于毛利率偏低,2020年至2022年,绿源毛利率分别为11.2%、9.9%、10.7%,横向对比,雅迪、爱玛2022年的毛利率分别为18.1%、16.36%,均高于绿源。
一方面,销售费用影响毛利率,招股书数据显示,2020年至2022年,绿源的销售费用分别为20.9亿元、30.3亿元、42.2亿元半岛·体育网站平台登陆,占总营收比重分别为88.0%、88.7%、88.3%。
其中原材料及耗材占据了绝大部分,报告期内分别为19.2亿元、27.75亿元、38.83亿元,占同期总销售成本的91.8%、91.5%、92.0%。也就是说,绿源赚到的钱大部分都流向了上游的供应商。
在风险提示中,绿源股份表示,由于一些不可控因素(如通货膨胀等),公司面临原材料、零部件、组件、包装材料、能源、运输及其他必要的供应品或服务的价格波动。例如,锂离子电池的主要原材料电池级Li2CO3由于需求强劲,价格近年来大幅上涨。
另一方面,绿源的客单价并不高,根据Frost & Sullivan的数据,中国大陆的电动车市场可分为三个层级:入门级(单价低于1500元)、中级(单价在1500元至3500元之间)和高级(单价在3500元以上)。
报告期内,绿源最畅销的电动自行车单价在1500元以下,其另外两款电动轻便摩托车和电动滑板车单价也在1500元左右。其中,价格最低的电动自行车销量增长最快,三年复合增长率高达24%。相比之下,电动轻便摩托车的增速甚至为负。
值得一提的是,想通过技术翻身的绿源,在研发上的投入并不多,2020年至2022年,绿源的研发费用分别为0.83亿元、0.95亿元、1.5亿元,研发费用率分别为3.5%、2.8%、3.1%,低于雅迪、爱玛等老对手,也低于小牛、九号等新晋者。
相反,为了扩大话语权,绿源近年来更舍得花钱做营销,2020年至2022年,绿源销售营销费用分别为1.21亿元、1.92亿元、2.6亿元,其中网红、关键意见领袖的销售营销费用分别为60万元、190万元、720万元,3年增长12倍。
从渠道来看,线下销售依然是电动汽车基本盘,报告期内,绿源线下渠道占比分别为70.7%、82.4%、89.8%。
线下业务依赖经销商,2020年至2022年绿源经销商数量分别为1114家、1108家、1236家,其中2020年、2021年分别减少108家、6家。
此外,根据此前招股书显示,截至2022年6月30日,绿源线下经销商数量再次缩减至1086家。也就是说,绿源2022年新增的经销商基本都是下半年新增的客户,合作时间还未满一年。
相比较而言,雅迪经销商数量是绿源的3倍,爱玛经销商数量是绿源的2倍。到2022年底,雅迪和爱玛的终端零售门店数量都将超过3万家,而绿源仅有9800家门店,也低了几个数量级。
绿源股份也失去了机构用户的青睐,报告期内,绿源股份企业及机构客户贡献的收入分别为5.54亿元、4.21亿元、0.96亿元,2022年较2021年大幅下降77%。
招股书显示,2022年,此前两家共享出行服务商已不再位列绿源前五大客户之列,这两大客户2020年、2021年分别贡献营收5.4亿元、3.9亿元,占比分别为22.9%、11.9%。
03 高端电动汽车的困境
根据Frost&Sullivan的数据,入门级电动汽车在2018年至2022年的增长率达到20.7%,而2023年至2027年的增长率仅为1.3%。相比之下,高端电动汽车在2018年至2022年的增长率达到24.5%,预计2023年至2027年的增长率将达到27.6%。
按车型划分,2018年至2022年电动自行车、电动轻便摩托车、电动摩托车的销量增长率分别为12.8%、33.9%、85.5%,而2023年至2027年这三项数字预计分别为3.8%、-3.5%、12.3%。可以看出,单价最高的电动摩托车拥有最大的增长潜力。
电动车高端化扩张趋势明显,绿源也顺应潮流,开启高端布局。招股书显示,自2017年起,绿源开启智能化转型,布局智能安全、智能续航、智能防盗三大体系。
2022年5月,绿源在“为初心而更新”发布会上正式公布了inno9高配车型。该产品搭载绿源独家研发的液冷电机,实现定速巡航、精准定位、无接触车辆解锁等功能。电商平台显示,这款车型售价在5000-8000元之间。
竞争对手也纷纷想出独特的高端之道,比如小牛电动、九号机器人从诞生之初就以高端示人,小牛电动首款两轮电动车N1售价4000多元,九号机器人E200P ONE、E125等产品售价近万元。
老牌企业纷纷找到科技公司结盟,借他人之智强化自身在智能化浪潮中的高端色彩。比如处于第二梯队的台凌,在2023年2月9日发布了首款搭载华为鸿蒙系统的电动汽车。
新日牵手华为早于台凌,2021年新日就与华为达成合作,推出接入华为终端HUAWEI HiLink智能连接平台的新品。此后,新日不断强调“行业首个获得华为鸿蒙智能连接认证的电动汽车品牌”的身份。
但从目前来看,电动车的高端化发展似乎遇到了困境,比如前文提到的绿源,目前是电动自行车销量最高,单价最低的一家。
雅迪的情况也差不多,早在2014年,雅迪就喊出了“雅迪,更高端的电动车”的口号,2016年上市的雅迪Z3更是卖到了8000多元,创下了行业新高,但换来的营收却只有3.62%的微增。
2021年,雅迪推出了源自保时捷设计的高端品牌“VFLY”,产品价格从6999元到19800元不等。不过,根据2022年财报,雅迪电动自行车平均售价为1429元,虽然相比去年的1265元有所上涨,但整体仍处于入门级水平。
新生力量同样表现不佳。2022年,牛马营业收入31.69亿元,同比下降14.5%,净利润直接由盈转亏,净亏损4946万元,净亏损率1.6%。2021年,全年净利润2.26亿元,净利润率为6.1%。
九号机器人业绩尚可,2022年营业收入101.24亿元,同比增长10.7%,其中智能电动两轮车营收达24.31亿元,同比增长102%。不过,九号机器人去年电动车销量仅为82.62万辆,在6007万辆销量的市场中,只是一小片涟漪。
高端化的阻碍关键在于供给与需求的错配,无论是老玩家还是新势力,在规划高端发展时都在向智能化方向延伸,比如精准定位、无感开锁、智能防盗等。
但在不少消费者眼中,电动车只是代步工具,也就是说如果高端设计只是用来“装饰外观”,很难撬起消费者的购买欲望。更何况电动车之上还有摩托车,而后者更是专业爱好者的最爱。
艾瑞咨询发布的《2022两轮电动车行业白皮书》显示,电动车用户关心的前三大因素为电池与续航、质量与动力表现,智能化位列第四。
在浪潮观点(ID:Tidesight)看来,行业主要参与者联手发力高端化最重要的影响,在于将让一个进入门槛低、同质化严重、营销为王的行业,逐步进入以产品、渠道、品牌价值为核心竞争力的良性竞争阶段,最终实现从“集成制造”到“科技型快消品”的本质跨越。
但前提是技术不会成为另一种形式的营销。
04 结论
电动汽车问世的最初几年,市场对这一划时代的交通工具仍抱有怀疑态度,作为行业先行者,绿源肩负起回归本源的责任。
2003年,福州市政府禁止销售电动汽车,倪杰得知消息后,立即联合百余家企业前往福州,要求政府撤销禁令,并起诉福州市工商局,最终倪杰胜诉。
随后的几年里,倪姐跑遍了各个城市,写了十几万字的文学作品为电动车正名。也是那几年,雅迪、爱玛利用渠道和营销,踩着绿源往上爬,让老大哥难以翻身。
倪杰自己也坦言,自己从创业开始就活得像一个行业斗士,但把社会价值、行业价值看得高于企业价值,是行业的幸运,却未必是企业的幸运。
新国标过渡期已过半,绿源交付了可以骑十年的自行车,但市场留给绿源的时间只剩一年半了。
我要评论